甘孜日報 2021年08月27日
◎王澤昊
在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際,經(jīng)歷過殘酷的封建農(nóng)奴社會,見證了新舊社會日新月異的變遷,耄耋老人們慶幸自己有生之年能夠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感慨社會制度的變革對他們的深刻影響。
在舊西藏的日喀則“曲瓦莊園”,生活對于當時的農(nóng)奴多扎木來說只有“三天”。一天低三下四無償服侍領主;一天給富農(nóng)家?guī)凸ぃ瑩Q少許糌粑充饑;一天賣力地種從領主那里租來的地。這樣的苦日子,如太陽每天照常升起一樣固定。
“我們租種的3畝地,每年產(chǎn)的青稞要交給領主6個‘卡如’(一種容器,一次可裝28斤青稞),剩下的全部還上一年從富農(nóng)家借來的糧食,大約30個‘卡如’?!爆F(xiàn)年86歲的多扎木說,一年到頭,自己留不下一粒青稞。
不僅如此,多扎木家每年還要給領主上交各種各樣的稅,如糧食稅、羊毛稅、羊肉稅、柴火稅、飼料稅……名目繁多的稅種讓人苦不堪言。
在舊西藏,依靠對土地的絕對占有,三大領主(官家、貴族和寺廟上層僧侶)掌握著農(nóng)奴的生死婚嫁,可隨意用于賭博、買賣、贈送等,廣大農(nóng)奴毫無人權可言。
年近八旬的山南市克松社區(qū)居民洛桑卓瑪,每當走到社區(qū)門樓時,總會駐足仰望刻在門樓上那行字——“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觸景生情,老人的思緒常常被拉回從前。
“舊西藏的克松莊園門口,一年四季都懸掛著一根象征農(nóng)奴主司法特權的法杖,這代表克松比其他莊園更加黑暗和殘酷。克松的農(nóng)奴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洛桑卓瑪哽咽道。
位于川滇藏交通要道上的昌都市左貢縣列達村,81歲的仁增拉擁老人精神矍鑠,回想起第一次見到解放軍時的場景,仍記憶猶新:“當時我只有10歲。解放軍不吃老百姓一口糌粑,還送給我們衣服、鞋子和罐頭,得到了大家的歡迎和擁護?!?/p>
“見到解放軍個個都很和善友好,村民們都激動得很!”那時的仁增拉擁,與當?shù)乇姸喑錾碡毢暮⒆右粯?,常年為農(nóng)奴主干活,每天的口糧只有一小勺炒青稞,吃不飽穿不暖。
1951年,隨著“十七條協(xié)議”的簽訂,西藏迎來了和平解放。飽受封建農(nóng)奴制壓榨、摧殘的廣大農(nóng)奴、奴隸,終于看到了解放的曙光。西藏民主改革后,百萬農(nóng)奴翻身解放,雪域高原迎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fā)展。
民主改革后,多扎木從領主家的倉庫里分得了牛羊肉,興沖沖地跑回家,當晚一家人燃起篝火,一邊煮肉一邊跳舞。多扎木清晰地記得當他吃第一口肉時,眼淚不禁流了出來。
如今,多扎木住著美觀敞亮的二層藏式民居,家里的6臺卡車和拖拉機整齊擺放在院子的車棚里。3個兒子勤快肯干,依靠外出務工、跑運輸、種莊稼,一家年收入20萬元左右。在兒孫的精心照料下,老人衣食無憂,安度晚年。
克松,昔日農(nóng)奴眼里的“人間地獄”早已換了人間,寬闊的街道,雕梁畫棟的藏式民居,步履匆匆卻滿臉祥和的居民,都展示著村莊的巨變與希望。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在克松投資近4000萬元,啟動“生態(tài)文明小康示范點”建設,整修排水、照明、綠化系統(tǒng),修建便民服務中心、農(nóng)家書屋等,人居環(huán)境煥然一新。2017年,克松社區(qū)所有貧困戶實現(xiàn)脫貧,2020年,社區(qū)人均年收入達到2.5萬元,居民生產(chǎn)生活條件實現(xiàn)新的飛躍。
“現(xiàn)在我平時穿的衣服都比舊西藏貴族穿的要好,想吃什么都有,看病也很方便,我現(xiàn)在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多活幾年,好好享享福?!甭迳W楷斦f。
近年來,隨著川藏公路不斷升級改造,由川滇自駕和騎行入藏的游客絡繹不絕。列達村群眾抓住機遇,紛紛開辦“藏家樂”,吃上了“旅游飯”。2017年,列達村實現(xiàn)整體脫貧摘帽。2020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6925元,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