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03月29日
幸福要靠雙手來創(chuàng)造
鄧珠澤榮正在喂牛。
■本網(wǎng)見習記者 劉小兵 文/圖
他是從道孚縣八美鎮(zhèn)移居到各卡鄉(xiāng)的“外鄉(xiāng)人”,家里有4個勞動力卻沒有半分地,幾年前還因為極端貧困在村里抬不起頭;而現(xiàn)在,他卻擁有20多頭牦牛、一輛幾萬元的車——他就是道孚縣各卡鄉(xiāng)凍坡甲村的貧困戶鄧珠澤榮。
從特困戶到致富能手,鄧珠澤榮這個目不識丁的六旬老人如何在短短幾年時間生活發(fā)生如此巨大變化?3月22日,帶著這個疑問,記者來到各卡鄉(xiāng)凍坡甲村采訪。
凍坡甲村位于道孚縣城以東18公里處的省道303線旁,平均海拔3444米。當該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劉海軍得知來意后,告訴記者,鄧珠澤榮夫婦在山上牛場。
十多分鐘后,鄧珠澤榮頂著一頭白霜從山上回來,把記者一行領到自己家。這是一棟兩層樓的藏房,客廳里,藏飾家具一應俱全,藏桌上擺放著各種糖食、水果、飲料。見此情景,記者開玩笑說:“看來你家一點也不像貧困戶嘛!”鄧珠澤榮笑著:“以前真的窮,現(xiàn)在的確好多了!”“這房子是去年才修繕的,家具也是去年買的,以前房子又破又舊,家里啥東西都沒有”,他緊接著補充道。說起家里的變化,鄧珠澤榮激動地說:“這都得感謝國家制定的精準扶貧政策?!?/span>
原來,鄧珠澤榮一家是多年前從八美鎮(zhèn)移居到各卡鄉(xiāng)的,由于一些特殊原因,他們家沒有在村里分到土地,加之夫妻二人既沒上過學又沒有手藝,家里的開銷都靠政府的福利政策和挖蟲草、撿松茸的收入,只能勉強度日。鄧珠澤榮回憶道,因家里特別窮,兩個兒子小的時候在村里都沒有小伙伴,自己在村里也抬不起頭。
2015年年初,劉海軍等扶貧干部來到家里動員他的兩個兒子外出打工,并答應提供技能培訓和幫忙找工作。當年3月,大兒子到康定一家酒店做起了服務員,因二兒子讀過書則順利進入縣上的供電公司。兩個兒子就業(yè)后,家里一個月就多了5000多元的收入。可是,鄧珠澤榮卻說,讓他真正走上脫貧致富路的不是兩個兒子找到工作,而是養(yǎng)殖牦牛。
隨后,鄧珠澤榮把記者帶到他的牛圈。看著圈里的8頭幼牛和20頭成牛,鄧珠澤榮驕傲地說:“這些大牛變現(xiàn)市價20余萬元,去年光賣牛奶、酥油、奶渣子掙了8000余元!我這些牛大多數(shù)是用2010年親戚送給我的4頭牦牛繁衍來的,只有4頭是曲登送的。”記者正要問曲登是誰,一旁的劉海軍介紹道:曲登是縣里康巴渠德農(nóng)牧事業(yè)發(fā)展合作社的負責人。去年,合作社與村里達成協(xié)議——合作社把牛寄養(yǎng)在農(nóng)戶家中并提供技術(shù),農(nóng)戶以略低于市場價的價格將牛奶賣給合作社,鄧珠澤榮家是試點。劉海軍剛說完,鄧珠澤榮指著牛圈說,“這也是合作社出錢請村里人修的,我們兩口子還掙了7000多元的務工費,其他村民掙幾百上千元的也不少?!?/span>
“合作社馬上又有優(yōu)質(zhì)奶牛50頭投入我的牛場了?!币徽f起這事,鄧珠澤榮樂得合不攏嘴。他當即給記者算了筆帳:一頭奶牛一年產(chǎn)奶150天、一斤賣6元,今年家又要增收好幾萬元。
不過這筆錢也不是輕易能掙到了。為了養(yǎng)好現(xiàn)在這20多頭牛,鄧珠澤榮和老伴一年大半時間都在山上放牛或者儲存冬草,跳鍋莊、趕廟會等活動幾乎無法參加,就連藏歷新年也是在牛場過的。當記者問道,“現(xiàn)在日子已過得去了,為啥還要吃這份苦呢?”他回答,“以前想做事都沒事干,現(xiàn)在這么好的機會,不勤快怎么行呢?再說,政府都派干部來幫我們脫貧,我們自己也要加油干呢!”
有付出就有收獲。去年年底鄧珠澤家買了一輛新車,而讓他更高興的是,去年春節(jié)二兒子帶回了在縣城教書的女朋友,現(xiàn)在已經(jīng)在計劃結(jié)婚了,大兒子今年到成都一家工廠上班,工作條件好,收入也高。
說起眼下的生活,鄧珠澤榮說自己有三個近期目標:一是讓牛場通電,這樣他就可以完全在牛場生活,好好照顧自家的牛。二是在縣城里買個房子,大兒子趕緊學好技術(shù),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三是希望村里的其他貧困戶也把牛養(yǎng)起來,大家一起脫貧致富奔小康。
劉海軍告訴記者,凍坡甲村共有65戶、268人,有建卡貧困戶14戶,計劃今年摘帽。為了脫貧,村里在省公安廳、光大銀行成都分行、成都師范學院三家?guī)头鰡挝坏闹С窒赂闫鹆擞筒撕筒葺N植,還正在籌備利用村里成片的杜鵑花發(fā)展旅游接待,并與康巴渠德合作社簽定了合作協(xié)議??墒沁€有少部分村民主動脫貧的積極性不強,村里希望能用鄧珠澤榮全家主動作為、積極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的事例來帶動其他村民的致富熱情。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