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9年11月08日
編者按:
又是一年記者節(jié),又一次把筆觸對準了一直在記錄他人的這個群體。60多年來,甘孜日報人都把走基層作為自己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因為大家知道,“新聞,一直在路上”。幾十年的歷史積淀,一代代甘孜日報人前赴后繼,記錄著甘孜大地上發(fā)生的一切。今天是記者節(jié),讓我們一起來品味記者們的從業(yè)故事,一起為這群時代的記錄者加油。
本網(wǎng)記者在新龍縣“走基層”。
本網(wǎng)記者在巴塘縣“走基層”。
本網(wǎng)記者指導村民下載康巴傳媒APP。
本網(wǎng)記者在州運會現(xiàn)場采訪。(照片由本網(wǎng)走轉改小分隊和李婭妮、劉小兵提供)
◎本網(wǎng)見習記者 張亞賢
看世界有N種途徑,當一名記者無疑是其中最具洞察力的方法。2019年11月8日,是中國第20個記者節(jié),也是我入職后的第一個記者節(jié)。此前的9月10日,我懷揣著對新聞的無限憧憬,來到了甘孜日報社這個大家庭,開始了新的旅程。
初到報社,面對工作性質和崗位的變化,在新環(huán)境、新工作中,職場小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本領恐慌”心理。第一次跟老師出去跑新聞,坐在會議現(xiàn)場的我“手足無措”,只能奮筆疾書,希冀能記錄些許有用素材以供寫稿所需。采訪結束,真正提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受再次來襲,總覺得自己寫出來的文字顯得晦澀生硬,沒有新聞的“范兒”?!靶侣劯遄訉懙枚嗔?,就能漸漸摸索出寫作套路,平時只要是你覺得有意思的題材,都可以試著寫一寫,多寫總是有幫助的。有不明白的,我們多交流?!痹谖蚁萑霟o從下筆的窘境時,指導老師劉小兵經(jīng)常這樣開導我。
9月28日,接到采訪通知,甘孜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老干部老同志報告會29日在瀘定舉行,安排我去采訪報道。當馬老師告訴我這次采訪只有我一個人前往時,我的心情是既興奮又忐忑,總共也沒出去采訪過幾次的我,真的能擔此大任,順利完成任務嗎?那天晚上,我一直在網(wǎng)上百度相關的新聞稿件,請教老師這類稿件采訪報道時有哪些報道重點,確定采訪提綱……時間好像過得特別快,一轉眼就凌晨1點了,緊張沖淡了本該到來的睡意,躺在床上輾轉反側怎么也睡不著。29日,我早早去到會場,找到相關負責人拿到會議資料后,懸著的心稍稍落下了些。報告會結束后,寫稿加選照片的歷史性難題如期而至,對于新聞寫作的操作手法仍處于摸索階段的我特別害怕交不出稿子。所幸,最終完成了稿件,但回過頭來看,稿件的瑕疵仍然很多。
在一篇新聞報道中,圖片也是傳播信息的重要媒介。圖片能展現(xiàn)出文字報道無法表達的形象信息的魅力,可以增加新聞的趣味性,提升新聞的可讀性。報告會上我拍了很多照片,但是由于拍照技術有限,照片質量參差不齊,很難選出真正符合心意的照片。由此看來,新聞記者必須要苦練拍攝技巧,提高自身的攝影水平,避免“拍照5分鐘,選片1小時”的尷尬。
原本以為,此次獨扛大旗的采訪之旅就此結束,哪知精彩的還在后面。
“瀘定30日有個快閃活動,晚上還有群眾文藝晚會,你一塊兒采訪報道了吧?!苯拥酵ㄖ奈抑烙钟幸粓觥俺志脩?zhàn)”等著我。
晚會開始前半小時,我拿到了記者生涯里首張“媒體工作證”,巴掌大小的證件卻給了我莫大的認同感和價值感。晚會開始,我就好像是一個迷路的小孩,拿著相機不知該往何處,看著其他媒體工作者扛著“長槍短炮”,自如地穿梭在會場攝影攝像,此刻我更加意識到我距離一個合格的記者還差得很遠。
瀘定的采訪經(jīng)歷有小磕絆、小狀況,也有許多的小得意、小確幸,每一種感受都是那么鮮活而生動,對于初出茅廬的我來說卻是難能可貴的學習經(jīng)歷。
記者意味著什么?局外人認為,記者是一份體面的工作。但是短短兩個月的工作經(jīng)歷告訴我,記者這份職業(yè)從來不代表安逸、舒適,更多的是責任與付出。記者必須二十四小時像戰(zhàn)士一樣隨時準備奔赴新聞的第一現(xiàn)場,不管是狂風暴雨、冰雪交加,哪里有新聞,哪里就有記者的身影,穿梭在大街小巷,用鏡頭去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的真善美,用筆尖去傳遞社會的正能量,在追逐真相和夢想的道路上不斷奔跑,鐵肩擔起道義,公信傳播新聞。在一篇篇看似尋常的新聞報道背后,有著記者的敬業(yè)、奉獻、良知和深情;在一組組影像里,浸透著記者的艱辛、汗水、危險甚至是犧牲。當一行行文字、一個個畫面呈現(xiàn)在受眾面前并得到認可的時候,記者們經(jīng)歷的所有艱辛與痛苦,都會化作那份收獲的自豪感,這是任何事都無法比擬的。我慶幸生逢在這樣一個時代,選擇了記者這一職業(yè)。
記者節(jié),在這個承載著記者職業(yè)光榮與夢想的節(jié)日里,我感到無比驕傲與自豪,因為我是他們中的一份子。在這個只屬于記者的節(jié)日里,眾多媒體記者依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當你看到我們的時候,我們在報紙上;看不見我們的時候,我們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