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水進農家。
■本網(wǎng)記者 田杰 馬建華 陳楊 文/圖
“山下河水滾滾流,山上吃水貴如油。”這句在色達縣楊各鄉(xiāng)子巴村群眾中流傳的順口溜,生動地反映了百姓盼水猶如“久旱盼甘露”的急切心情。如今,這種局面是否得到了改變?
6月1日上午,記者驅車來到距離色達縣城72公里的楊各鄉(xiāng)子巴村。在駐村“第一書記”王成康的引導下,徑直走進了村民布窮拉家。
這是一幢位于半山坡上的漂亮藏房,這是一座寬敞干凈的農家院落。正在院子里的水龍頭前洗衣服的布窮拉,一面羞紅著臉招呼著我們,一面將洗衣粉撒進洗衣機里,高速運轉的洗衣機不時拋出幾朵洗衣粉泡沫。說起自來水,不善言辭的布窮拉確實感觸尤深:“我家附近只住了4戶人家,根本就沒想過這輩子還能用上自來水。去年鄉(xiāng)上在實施第二批人口安全飲水工程項目時,居然也把我們幾家規(guī)劃進去了。當時,我以為只是說說而已,沒想到20來天后施工隊果真就把水管鋪設到了我家。通水那天,我們幾家人還特意慶祝了一盤。如今,我再也不用每天往返到色曲河背水了,我家的背水塑料桶隨之也就‘下崗’了。”
說話間,她腦海中仿佛浮現(xiàn)出以往背水時的情景。在記者的啟發(fā)下,她沉思片刻后說道:“以前,我們吃水都得到河邊去背。你別看河水就在山下流,但到河邊的距離少說也有兩里路,往返一趟至少要花二十幾分鐘,遇到雨雪天所花的時間就更長。冬天要破冰才能取水,夏天背回去的水要先沉淀后才能用。我們起先背水用的是又重又裝不了多少水的木桶,滿滿一木桶水,一路爬上坎背到家后,就浪掉了一大截。有時一不小心摔個跟頭,不說水沒了、衣服打濕了,只要木桶沒摔壞也就算是幸運了。我們后來改用了塑料桶背水,盡管桶子輕便了很多、水也不會浪掉了,但背水吃的命運始終還是沒有改變。我家6口人,即便每天背兩三回,用水還是不敢大手大腳。一盆洗臉水一家人打伙用,一盆洗腳水也是一家人打伙用,只有尊貴的客人才能享受一人用一盆洗臉水和洗腳水。淘菜的水也要用來喂牲畜,穿臟了的衣服也只好幾個月到河邊洗一次,洗澡那更是不可能的事情。現(xiàn)在好了,只要輕輕一擰開水龍頭,白花花的自來水就嘩嘩地流了出來,既安全又衛(wèi)生,簡直方便得很!”
正當記者聽得津津有味時,她忽然神經(jīng)質地問道:“王書記,我前幾天聽說政府最近要給我們每家農戶補貼5000元,說是要統(tǒng)一安裝電加熱太陽能熱水器和建浴室,不曉得這個消息是不是真的?”
當王成康給出肯定的答復時,她頓時激動得哈哈大笑起來:“看來,我們很快就能在自己家里洗熱水澡了,也更有條件講究個人衛(wèi)生了!”
據(jù)介紹,子巴村的自來水是從5公里外的山澗引過來的,水質好且水量大,主水管和入戶管都埋設得很深,整個冬天全村52戶人家沒有一戶暴過管斷過水。
布窮拉的真切感受道出了色達農區(qū)和半農半牧區(qū)群眾的心聲。當天下午,記者在色達縣亞龍鄉(xiāng)采訪時,正在鄉(xiāng)政府附近放牧的澤波更是直截了當?shù)卣f:“我們以前放牧時,就用草溝水或河溝水打酥油茶。水質差不說還不干凈,尤其是遇到下大雨,溝里的水渾得根本沒法喝。現(xiàn)在,政府給我們建了定居房,打出了深水井,用井水做出的酥油茶越喝越香,日子也越過越有滋味了。”
其實,無論是布窮拉的感慨,還是澤波的感言,都發(fā)自內心地表達出了我州農牧民群眾因為喝上了“干凈水”和“放心水”而不斷提升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十二五”期間,中央和省上持續(xù)加大對我州農村安全飲水的投入力度,新建安全飲水工程3776處,僅2015年就投資7.3億元,解決了規(guī)劃外49.6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全州絕大多數(shù)群眾不僅徹底告別了飲水難,而且滿心喜悅地喝上了清冽甘甜的“幸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