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2年07月12日
折單帶領(lǐng)群眾種植大棚蔬菜。
◎本網(wǎng)記者 馬建華 文/圖
“雨季要到了,大家抓緊施工,既要搶抓工期,又要確保工程質(zhì)量,防洪堤關(guān)系到全村老百姓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千萬馬虎不得。”近日,色達縣楊各鄉(xiāng)下甲斗村支部書記折單來到工地上對正在施工的工人們叮囑道。
作為村支部書記,折單很忙,疫情防控、農(nóng)作物播種、防滅火等等工作,事無巨細,他都要過問。
忙完村里的工作,折單回到建成不久的家里,妻子端上熱氣騰騰的奶子茶。家里窗明幾凈,折單愜意地喝著茶,家的溫馨便在香甜氣息中彌散開來。
折單今年37歲,家里5口人。小時候,因父母對教育不夠重視,他只念完了小學。回家務(wù)農(nóng),靠種植青稞、養(yǎng)殖牦牛,家里并不富裕。因為沒有什么經(jīng)濟來源,買不起大米,折單和家人的平常飲食都以糌粑和酥油茶為主。
折單的新房建好不久,因為自己會木匠和砌匠手藝,加上村民幫忙,建房花了50萬元。為了在村里打造高端民宿,作為村集體收入,對口幫扶單位省民宗委投資了60萬元進行裝修,折單的民宿也已打造完畢,只等游客的到來。
折單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紅軍的故事,紅軍經(jīng)過他們的村子時,不僅對村民秋毫無犯,還幫助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村民也主動捐糧,留下了軍民一家親的佳話。
折單吃過沒有文化的苦頭,好在父親會木匠和砌匠手藝,他就從父親那里傳承了這兩門手藝,脫貧攻堅開始后,他和村民組織了建筑協(xié)會,有了工程,大家一起干。他干的是技術(shù)活,一天至少有200元的收入。
折單回憶說,過去沒有經(jīng)濟收入,家里主要吃糌粑,吃大米都是一種奢望,因為海拔較高,村里不能種植蔬菜。如果要去縣城或鄉(xiāng)政府,只能騎馬,他這個年齡的同齡人,大多只讀到了小學畢業(yè)。
這幾年,村里和縣城的建筑項目多了起來,他就帶著建筑隊攬活干,一天可以掙500元。村里大多村民都會木匠和砌匠手藝,他們到過青海果洛州、州內(nèi)甘孜縣和色達縣包工程,年收入10萬元以上。
“我家不僅脫了貧,還買了小汽車,要去色達或者爐霍,只需要一個多小時,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折單心情愉悅,是黨的精準脫貧政策幫助村民摘掉了“窮帽”。
折單的兩個妹妹在青海雪域大吉利眾藏醫(yī)學校讀書,姐姐現(xiàn)在是村上的協(xié)保員,一個月有1500元的收入,妹妹正在實習。折單感慨地說,現(xiàn)在村民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讀書就不需要繳費,國家還免費提供食宿,大家都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不管家里再忙,都無條件地把孩子送到學校去,現(xiàn)在的入學率達到了全覆蓋。希望孩子們不要再走他們沒有文化的“老路”,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
折單家里養(yǎng)了9頭牦牛,去年賣了兩頭牦牛,收入1.5萬元,以前只是賣奶制品,現(xiàn)在提高了出欄率,牦牛也成為了村民的重要經(jīng)濟收入來源。
作為村支書,折單不僅把新房拿出來開辦高端民宿,還將自己家的8畝土地,以村集體入股的形式加入金色楊各蔬菜大棚種植合作社,增加村集體收入,讓村民增加分紅收入。
“省民宗委對口幫扶我們村,做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好事,投入14萬元資金,幫助56戶村民改造老舊線路,消除了火災(zāi)隱患,投入資金幫助村里發(fā)展種植養(yǎng)殖業(yè)?!闭蹎胃屑さ卣f,省民宗委下派干部一任接著一任干,把對口幫扶項目落到了實處,也讓老百姓得到了實惠。
硬化院壩、修建廁所、打圍墻……國家投入資金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條件,林補草補、村集體分紅,村民享受到了國家惠民政策帶來的紅利,感恩意識進一步增強。
自去年7月開始擔任村支部書記,折單放棄了外出包工和上山挖蟲草的機會,雖然目前只有每月4200元的工資性收入,但他感到很滿足?!按迕窦热恍湃挝?,就要把村民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來辦?!闭蹎握f,他的愛人每年上山挖蟲草,父親到石渠縣包工程,算下來也有一筆不小的收入。他的父親今年58歲了,擔任過村支書,如今把重擔交給他,他虛心向父親學習開展群眾工作的方法。
“我要帶領(lǐng)村民開展蔬菜種植、牦牛養(yǎng)殖、發(fā)展民宿,讓村民有穩(wěn)定的收入來源,在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中作出自己的貢獻?!闭蹎握f,黨的政策好,村民擼起袖子加油干,今后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