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市狠抓基層黨組織建設紀實

黨員服務隊在蟲草采集點宣講法律知識。
■ 孫學花 文/圖
“每年蟲草季節(jié),我們都要上山做好群眾采挖蟲草期間的各項安全工作。我們的黨員服務隊總會比我們早幾天到達。”近日,康定市塔公鎮(zhèn)鎮(zhèn)長接受筆者采訪時說。
近年來,康定市堅持以“夯實黨在藏區(qū)的執(zhí)政基礎、強化黨在藏區(qū)的執(zhí)政地位”為首要任務,以構建“一城三帶多點”黨建工作新格局為抓手,堅持抓基層、打基礎,抓班子、帶隊伍、聚人才。培樹了周易紅、劉定德等省、州黨員先進典型40余名,水井子社區(qū)、莊上村等省、州先進黨組織30余個,獲得了“全省縣級城區(qū)基層黨建示范單位”榮譽稱號等。
帶領群眾修通村路
筆者來到金湯鎮(zhèn)先鋒三村黨員活動室,鮮紅的黨旗平整地掛在墻上。一幅幅圖文并茂的宣傳畫報,詮釋了該村黨員干部服務群眾的宗旨:“黨的政策就是好,先鋒三村修公路,精準扶貧在路上,通水通路又通電,家家戶戶脫貧致富多歡喜、多歡喜!”
走出活動室,筆者順著綠樹掩映的先鋒三村的馬路信步,清風中夾雜的綠葉的香氣,沁人心脾。汽車、拖拉機、摩托車的汽笛聲不時響起,給安寧的村子增添了生機和活力。“‘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是我們先鋒村早年的真是寫照。2000年,周易洪動員全村群眾義務投工投勞,硬是修通了這條通村路。”說起村里的變化,路邊休息的老人也贊不絕口。
引領群眾發(fā)展旅游
“地處邊遠村寨,修路是先決任務,脫貧致富是宗旨,讓鄉(xiāng)上的貧困戶脫貧,是我們黨員干部的首要任務。”三合鄉(xiāng)黨委書記夏莉娜提到群眾工作滿是信心。
筆者來到新都橋瓦澤鄉(xiāng)營官村,優(yōu)雅、美麗的鄉(xiāng)間小路邊上是一排排錯落有致的特色藏房。喜笑顏開的村民都說,這一切跟村支部書記鄧珠的努力分不開。十幾年前,營官村是窮鄉(xiāng)僻壤,只有幾戶破舊的藏房,村支部書記鄧珠利用該村旅游資源,搞起了旅游民居接待,在不斷摸索中,他帶領村民們實現了富裕安康的生活。“我們村有84戶人,在我的帶領下,如今有80戶都開始做旅游民居接待,每年的經濟收入非??捎^。”鄧珠滿懷信心的告訴筆者,他實現了帶領村民致富的夢想。
教育引導抓培訓
“‘兩學一做’是我們黨員干部的必修課,學習必須做到形式多樣化、內容入心腦。”該市組織部相關人員說。
該市采取“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著力構建大培訓工作格局,舉辦各類主題培訓班113期2.3萬余人次。組建“流動講師團”,開展“百場黨課進農牧區(qū)”和外出考察學習活動,培訓基層黨員干部1.7萬余人次。開展干部職工“藏語夜校”培訓,覆蓋1000余人次。選派84名機關干部到后進村和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充實基層骨干力量,落實聯系領導結對全程培養(yǎng)村級后備干部580余人,切實發(fā)揮了3264名無職黨員在開展維穩(wěn)巡邏、化解矛盾糾紛等方面的作用,并組建黨員維穩(wěn)突擊隊、“紅袖套”等服務隊伍260余支。
黨群關系緊相惜
“我們村里的五保戶,都有干部親戚,他們的日子比以前好過多了!”康定市三合鄉(xiāng)村民說。
據了解,該市3800余名干部與農牧民群眾結親結情,解決困難訴求1620余個,為農牧民提供各類技術指導600余次,實現了親情相融守望相助;36名縣級領導、635名公職人員結對聯系33座寺廟2085名僧尼,投入2500余萬元完善寺廟基礎設施;設立慈善基金,募捐善款1246.82余萬元,特殊困難和弱勢群體得到關心關愛和及時救助;深入開展“一村一校一寺一月一讀報”活動,開展各類宣講11200余場次,覆蓋群眾11萬人次,促進“愛國守法感恩團結”入腦入心;選派干部蹲點幫助1800人5100次,幫助制定發(fā)展規(guī)劃244個,共同促進晉位升級,落實了59名農牧技術人員駐村指導產業(yè)規(guī)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