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20年12月07日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松 袁敏
12月3日晚,同往常一樣,達州市離休紀檢監(jiān)察干部周永開打開電視,收看《新聞聯(lián)播》。同往常不一樣的是,他上了當天的《新聞聯(lián)播》:中共中央授予他和其他6名共產(chǎn)黨員為“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稱號。漸漸地,周永開的眼角濕潤了。
聞訊而來的干部和鄰居擠滿周永開不大的房間。送走祝賀者,家中恢復寧靜。周永開坐定,拿出一年前組織贈送他的畫冊,這里面用文字和圖片記錄了周永開入黨75年來的人生經(jīng)歷。翻閱著畫冊,他突然嘆了一口氣。良久,周永開放下畫冊自言自語:“哎!70多年了,感覺為黨和人民做得還不夠?!?/p>
這就是92歲的周永開,一生追隨黨的足跡卻從不自滿的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
2019年7月和2020年11月,記者兩次采訪周永開,也與周永開的親友、同事對話交流。從一段段講述和一件件小事中,一位普通卻不平凡的老黨員形象,逐漸立體起來。
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有共產(chǎn)主義覺悟的先鋒戰(zhàn)士。——摘自《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
“周老書記”說:我還能為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11月16日,在久違的冬日暖陽照耀下,達州市紀檢監(jiān)察系統(tǒng)的30余名黨員干部跟隨周永開的腳步,走進四川省廉潔文化基地——神劍園。一場別開生面的巴渠清風“戰(zhàn)士沙龍”活動,在此舉行。
周永開講述起自己追尋革命足跡的故事,講述著王維舟、張愛萍等老一輩革命家浴血奮戰(zhàn)的故事。他話語略顯干澀,卻異常堅定,透露出一名92歲共產(chǎn)黨人始終秉持的理想信念。
“參加‘戰(zhàn)士沙龍’活動,是為了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彪S后,周永開話鋒一轉(zhuǎn),談及在“戰(zhàn)士沙龍”宣講黨課的意義,“我們一定要把五中全會的精神學習好、落實好,借用沙龍這種平臺,發(fā)揮智勇堅定、排難創(chuàng)新、團結(jié)奮斗、不勝不休的偉大紅軍精神,使每一個人在黨中央領導下,把宏偉藍圖化成實際行動?!敝苡篱_聲音不大,但語氣鏗鏘有力。
現(xiàn)場,達州市紀委監(jiān)委干部李蘭全神貫注聆聽周永開的宣講,“為了這次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宣講,周老書記備了一個星期的課,專門找來全會公報一字一句研讀?!苯陙砼c周永開老兩口接觸很多的李蘭告訴記者。
緊跟黨的步伐,與時俱進地學和做。這是一名先鋒戰(zhàn)士的品質(zhì)。
眼前的周永開,中等個頭,微胖。不說話時,與普通慈祥的老人無異。一旦開口,讓人驚訝于他敏捷的思維。但近年來,高血壓等老年病還是找上了他,讓周永開的精力遠不如過去。親友們擔心他的身體,勸他“該歇下來了”。周永開卻固執(zhí)地說:“我還能為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p>
一年多來,他利用精神狀態(tài)好的時候,為周邊社區(qū)和單位講黨課11次,宣講十九大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疫情防控知識。
周永開曾歷任原巴中縣委書記、達縣地委副書記、達縣地區(qū)紀委書記等職務。盡管離休已29年,但對于黨的政策,他不僅是講給別人聽,首先是自己不折不扣地踐行。
周永開居住在通川區(qū)東城街道文華街社區(qū)。今年夏秋,達州市爭創(chuàng)文明城市。一天晚上,該社區(qū)書記李帆敲開周永開家的門,向他征求創(chuàng)文明城市方面的意見。周永開建議“動員居民從身邊事做起,創(chuàng)造一個整潔環(huán)境”。李帆前腳離開,周永開就與老伴一起,“螞蟻搬家”式地把自家陽臺整理得整整齊齊,不久又花錢請人為自己所在院壩買來兩個垃圾箱,托人寫下幾幅創(chuàng)文明城市主題標語張貼在小區(qū)中。
“他就是這樣的人,對政府的號召,率先垂范,執(zhí)行起來不打折扣?!崩罘f。
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為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奮斗終身。——摘自《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
“外來的老爺爺”說:這依靠那依靠,依靠群眾就力量無邊
離休后的周永開,把精力投向萬源花萼山自然保護區(qū)。近些年,周永開不能出遠門了,但花萼山的蔥蘢永遠在他腦海中。
1991年離休后,周永開放棄安逸閑適的生活,來到花萼山,到群眾院壩宣傳生態(tài)環(huán)保理念,帶領百姓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fā)展路子。他帶頭植樹1000余畝,帶動附近村民成為義務護林員。
花萼山深處的萬源市官渡鎮(zhèn)項家坪村,周永開一住十數(shù)年。周永開當年踏進花萼山時,如今的村支部副書記杜成柳只有幾歲。杜成柳記得,這位“外來的老爺爺”挨家挨戶宣傳植樹護林思想……杜成柳還常聽家人說,“周書記又在為我們項家坪村修路了”“周書記幫我們通了電”。周永開為項家坪村帶來的一點點變化,逐漸印刻在年少的杜成柳腦海中。
與周永開打交道20余年的項家坪村村支書項爾方有點“怕”他。彼時的項家坪,只能沿著一條小河溝進出村。村民出村賣東西靠肩挑背磨,凌晨4時出發(fā),晚上8時才能回到家。周永開看在眼里,放出話:“不讓花萼山人民看上電視、坐上車,我就去跳玄天關?!?/p>
要在懸崖峭壁上修出一條路,當年30多歲的村文書項爾方想都不敢想。他跟著周永開三進達州城,為村道爭取到啟動資金。修路缺資金,工程修修停停,周永開又把時任萬源市長請到山里體察民情。2004年10月,項家坪村終于有了一條通村硬化路。同樣在他的強力推動下,項家坪村于2007年通電,摘掉達州市“最后一個無電村”帽子。
“上世紀50年代末,他在任原巴中縣委副書記時,為了解決農(nóng)村群眾生活困難,發(fā)展生產(chǎn),他60%以上時間都在農(nóng)村,還帶頭‘當農(nóng)民’,在群眾家中同吃同住同勞動8個多月。”達州市紀委退休干部李仕德說,他用實際行動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在與這位“外來的老爺爺”接觸過程中,杜成柳常常聽到他叮囑花萼山的干部:千難萬難,有黨的領導就不難;這依靠那依靠,依靠群眾就力量無邊。
在達州市政協(xié)原副主席陳武先看來,周永開身上最可貴的是他75年如一日,時刻把人民放在心上,共產(chǎn)黨員的本色始終不變。
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除了法律和政策規(guī)定范圍內(nèi)的個人利益和工作職權以外,所有共產(chǎn)黨員都不得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摘自《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
“周老革命”說:親手交黨費,讓我時刻想到自己的黨員身份
記者第一次見到周永開,是在他居住了近30年的老房子里。家里陳設簡樸,桌椅沙發(fā)都是幾十年前的,家里只有一部小電視、一臺掛式空調(diào)體現(xiàn)出一些現(xiàn)代感。地方領導關心他的居住條件,周永開擺擺手,“群眾住好了,我們才放心;大多數(shù)群眾住上好房子,我們少數(shù)人差一點,我沒有怨言?!?/p>
周永開的孫女周婧回憶,2005年,達州市紀委集資建房,論資歷和職級,他第一個選,但他沒要?!盃敔斦f,我退出,年輕同志就有機會。我們后輩也已經(jīng)習慣他這樣了。”
上世紀80年代,周永開任地委副書記,他的妻子吳應明是一般干部。當時組織部門擬提拔她為副縣級。周永開得知后,找到當時的地委書記說,吳應明文化有限,提拔的話,“群眾有意見,也影響黨的形象”。
“75個年頭受黨的教育培育,不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的意識融入到周永開的血液里面了!”李蘭說。
周永開與吳應明相濡以沫幾十年,很少拌嘴紅臉。但兩人有時候卻也在暗地里“較勁”。今年初,武漢發(fā)生新冠肺炎疫情,周永開與老伴天天在電視里關注武漢的疫情防控情況。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天,周永開突然對老伴說:“我想給武漢人民捐些錢,支持他們的疫情防控工作。”老伴一聽,不樂意了,“憑什么你捐我不捐,你想搞特殊化?”結(jié)果周永開妥協(xié),老兩口一合計,用兩人的名義共同為武漢捐了數(shù)萬元。
兩人暗地里“較勁”還體現(xiàn)在黨費的繳納上。多年前,周永開與吳應明達成一項“協(xié)議”:“我們比一下,看誰先把黨費交給組織。”每個月的23日,是周永開夫妻倆收到退休金的日子。第二天一早,兩人就會到銀行把黨費取出來,然后搭乘不同的公交車線路,將黨費交給各自所在的退休黨支部。
11月16日,記者在周永開泛黃的黨費證扉頁見到兩行字格外醒目:“黨費月月交,黨性步步強”。這是周永開親筆寫下的格言。小本子記錄著從2016年1月至今,每月交納黨費的時間、金額和收款人簽字。這樣的小本子,周永開的抽屜里還有厚厚一摞。
“對于這位有著75年黨齡的老黨員來說,每月絕對不會忘記的事情,就是親手交納黨費?!敝苡篱_所在的達州市紀委監(jiān)委機關離退休干部支部的支部書記馮銀宗介紹,曾經(jīng)有人建議,由我們代交或主動上門收取,卻被“周老革命”嚴厲批評了。
“為什么要親自去交黨費?”記者問。
“按時交黨費是每個黨員應盡的義務,更不可由他人代勞。這個儀式,讓我時刻想到自己的黨員身份!”周永開答。
“明年是建黨100周年,您有什么心里話對黨說?”
“我的初心不變!”周永開將這75年一直鐫刻在心中的6個大字,“復制”在記者的采訪本上。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