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 2019年11月05日
◎新華社記者 吳光于 張海磊
清晨,陽光照耀在位于青藏高原東麓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西郊,淡淡的煨桑香氣中,坐落在半山腰上的南無村蘇醒了。
71歲的“溜溜調”民歌傳人毛云剛整理好身上的藏袍,站在自家的小院里,準備迎接遠方的客人。
南無村的對面是郁郁蔥蔥的跑馬山——正是《康定情歌》中所唱那座“溜溜的山”。
哼著這首小曲,記者走進了毛云剛的家門?!澳愠倪@個歌,以前可不是這樣唱的!”老人爽朗地笑著說,這首家喻戶曉的民歌其實源于一首在康定流傳了100多年的“溜溜調”。
“溜溜”在康定方言中是狹小而可愛的意思,這座依折多河而建的小城自古寸土寸金。作為茶馬古道上的重鎮(zhèn),康定自唐代起就成為各民族茶馬互市、文化交融的橋頭堡,誕生于清朝乾隆年間的“溜溜調”即是藏漢文化交融的結晶之一。
毛云剛說,情歌里唱的“張大哥”和“李大姐”確有其人。 清朝末年,康定城里一位裁縫張大哥在跑馬山下邂逅前來砍柴的李家姑娘,張大哥愛上了這個女孩后,開始唱起了“溜溜調”,隨后這首歌便在城里流傳開了。
“‘溜溜調’最初的創(chuàng)造者就是普通的農(nóng)牧民和縫茶工人(茶馬古道上用牛皮包裝茶葉的工人),外來的馱腳(馬幫的馬夫),你仔細聽,就能發(fā)現(xiàn)里面既有藏族民歌曲調的起伏多變,又有漢族民歌的高亢激揚。”毛云剛說。
毛云剛的家庭也如“溜溜調”一樣,充分融合了藏漢元素。他是南無村土生土長的農(nóng)民,祖籍成都大邑,老祖宗于清朝道光年間遷居康定,至今已在此生活了六代?!拔覀兠恳淮己涂刀ú刈逋ɑ?,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個地地道道的藏族人?!?/p>
毛云剛自小在跑馬山下放牛,“溜溜調”唱了一輩子,他還整理了千余首“溜溜調”,有些發(fā)黃的本子上,一筆一畫地寫著老人畢生的心血。
在記者的請求下,他清了清嗓子,開口唱起了《康定情歌》。他的老哥們——66歲的陳德林在一旁應聲合唱。
“跑馬山上青松林,這方有我心上人。天上又下罩子雨,這個姻緣天鑄成。跑馬山上一朵云,端端照在康定城。李家大姐一枝花,張家大哥看上她。一來看她人才好,二來看她會當家。郎才女貌都雙全,跑馬情歌代代傳……”比起平日耳熟能詳?shù)摹犊刀ㄇ楦琛?,這首原汁原味的“溜溜調”在裝飾音和尾音上更顯悠揚婉轉,歌聲穿透清晨的薄霧,猶如天籟。
毛云剛唱的是1935年縫茶工人改編版本的“溜溜調”。1940年,一個手藝人把這首歌帶到了成都平原,從此家喻戶曉。
如今,幾經(jīng)改編的《康定情歌》已成為著名的中國民歌之一,但依然能覓得最初“溜溜調”的影子,“端端”“人才好”“會當家”等“土話”也被保留下來。
2006年,“康定溜溜調”進入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07年,毛云剛成為省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2008年,康定市爐城鎮(zhèn)以“康定情歌之鄉(xiāng)”為名,成功申報為全國文化藝術之鄉(xiāng)。
如今,每年舉辦的國際情歌節(jié)不僅成為當?shù)乩习傩盏奈幕?,更是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領略“情歌之鄉(xiāng)”的獨特風情。去年,康定市旅游人次達到5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45億元,《康定情歌》已成為藏區(qū)獻給遠方客人的一首歡樂之歌、幸福之歌。
毛云剛向許多人傳過“溜溜調”,其中不乏明星大腕。他和小女兒毛發(fā)雨將“溜溜調”唱到了大江南北,拿過許多大獎。不出門的日子,老人依然會對著跑馬山唱歌,還不定期在南無村小學傳藝。
在他看來,每一首“溜溜調”都是人與大自然和生活的對話,他說,他懷念見山唱山、見水唱水的日子,懷念人們走在路上看到心愛的人就能唱起歌來的時光。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