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3年05月05日
◎許永強
白須太守亦何癡
對荔枝情有獨鐘,詠荔枝最多的或許非白居易莫屬了。元和十三年(818年)冬,四十七歲的白居易,奉詔由江州(今江西九江)量移忠州(今重慶忠縣)?!傲恳啤?,是指被謫遠方的人臣,迂赦酌情移近安置。
唐代的忠州是江邊小城,比較荒涼,山高坡陡,白居易有詩“我向忠州入瘴煙”。到任后,白居易重新制定納稅法,減輕徭役、刑罰。鼓勵州民開荒種糧,發(fā)展蠶桑。數(shù)月后,他逐漸發(fā)現(xiàn)忠州并不是初來時那樣滿目荒蕪,而是“竹樹有嘉色”。更讓他驚喜的是,在忠州見到平生未曾見過的荔枝。
荔枝還復入長安
荔枝因為進貢名揚天下,如若沒有進貢,沒有文人們的關注,在交通不便的古代,想要達到婦孺皆知的地步是相當困難。
大概正是楊貴妃啟蒙了人們對荔枝的認識,也形成了文人對荔枝的初步印象,也正因如此,激發(fā)了詩人對歷史的反思和更深刻的認識。入蜀前,文人們對荔枝或許只是好奇,對荔枝之美味也只是想象,而一旦入蜀,親見了實物,品嘗了“天上味”,更意識道為保持荔枝果實鮮美,千里迢迢運送到長安之艱難,所耗竭的民財人力,進而反思弊政,諷諫當世和后人。
為了保持荔枝的新鮮,進貢時,當?shù)毓賳T會采取一些保鮮措施。比如竹筒貯藏法,用新砍竹筒盛放荔枝,密封后外裹濕泥。但由于路途太遠,荔枝保鮮期短,三日而味變,并沒有多大的保鮮效果。在唐以前進貢的荔枝多為“干貨”或荔枝煎等?!对涂たh圖志》記載,元和年間,戎州的貢物為“荔枝煎四斗”,“荔枝煎”類似福州的“蜜煎”,剝皮,笮漿,只留荔枝果肉蜜煮。只有皇帝、后宮嬪妃以及大臣才有可能品嘗到費盡心力進貢的少數(shù)鮮荔枝。
想到荔枝到長安后的滋味,大歷元年,身在夔州的杜甫在《解悶十二首》,從社會民情國家個人等多方面來描繪當時的歷史現(xiàn)狀,后四首對勞民傷財?shù)谋渍M行了反思。
其九:“先帝貴妃今寂寞,荔枝還復入長安。炎方每續(xù)朱櫻獻,玉座應悲白露團。”
其十:“憶過瀘戎摘荔枝,青峰隱映石逶迤。京中舊見無顏色,紅顆酸甜只自知?!?/span>
其十一:“翠瓜碧李沈玉甃,赤梨葡萄寒露成??蓱z先不異枝蔓,此物娟娟長遠生?!?/span>
其十二:“側生野岸及江蒲,不熟丹宮滿玉壺。云壑布衣駘背死,勞生重馬翠眉須?!?/span>
唐玄宗、楊貴妃雖卒,但從蜀中馳送荔枝到長安之政并沒有廢除,唐玄宗若是看到后人還在貢奉荔枝,應該會悲嘆不已吧。荔枝送到長安后,色香味俱變,已非佳品,楊貴妃應該心知肚明,可為何不體諒民情仍馳送不止?翠瓜、碧李、赤梨、葡萄與荔枝同樣在枝蔓上生長,滋味也不錯,并更容易得到,卻為何偏要舍近求遠,不遠萬里送荔枝呢?荔枝本生長于偏遠地區(qū),不在皇宮中種植,但為了滿足楊貴妃之需要,不惜勞民傷財,飛驛宮中裝滿玉壺,大量人才卻被朝廷閑置老死溝壑。這樣本末倒置,勞民害物。
四首詩緊扣飛驛傳送荔枝,層層推進,最后將諷刺的對象指向玄宗,激憤之中透露出杜甫的憂民憂國之情。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