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0年08月20日
◎沙馬魯石
七、八月,九龍雨水充沛,田間地頭有一種叫雞樅的野菌正在孕育生長。
我從小在農(nóng)村山里長大,對雞樅菌有著難以割舍的情結(jié),也成了童年美好的回憶。那時,早晨放牛割草成了家長交給孩子們必須完成的一項任務(wù),由于經(jīng)常在山上瘋跑,跟山野雞樅菌偶遇的次數(shù)就多了。在那些年代,撿到雞樅菌舍不得吃,為的是換幾個錢可以去交學(xué)費讀書,也可以改善家里的生活,只有少數(shù)的雞樅菌自家留著吃,要是撿到一朵或一窩雞樅菌,別提心里有多高興,大伙都會豎拇指夸贊撿到雞樅菌的人運氣好。
從那時起,我似乎把撿到雞縱菌跟好運聯(lián)系起來,我相信,有好運的人一定會遇到雞樅菌的。
記得有一次,我一個人在老家小路邊的苞谷地里割草,聞到了一種特別的味道,那味道清香撲鼻,我嗅著飄香四溢的味道到處尋找,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好像它是在跟我玩捉迷藏似的,毫無蹤跡。于是,我打消了尋找它的念頭,繼續(xù)割草。我想,或許我們的緣分未到。后來,在一處茂密草叢里,我像往常一樣揮舞著鋒利的鐮刀,一棵棵嫩綠青草齊刷刷倒下,不料卻發(fā)現(xiàn)割斷了兩三朵雞樅菌,我頓時一愣,趕緊停下來,小心翼翼的在草叢里拾起雞樅菌來。這是我第一次發(fā)現(xiàn)這么多雞樅菌,足有40朵,約3斤左右,灰白色的菌蓋如一朵朵撐開的小傘惹人喜愛,又像看羊老人頭上戴的斗笠那般,我興奮不已,用茅草莖把它串連起來,生怕弄壞了這些“小家伙”,我馬不停蹄向家里走去。剛走到離我家還遠的小型水電站旁邊時,被一位在電站門口開小賣部的中年婦女攔了下來,經(jīng)過一番討價還價最后7元錢全部賣給了她,我拿著錢飛奔回去向父親炫耀自己的勞動成果,這也是我人生中收獲的第一桶金,那高興勁兒,至今記憶猶新。
那時,不知道雞樅菌是怎么長出來的,只覺得能長雞樅菌的地方就很神奇,有人說是屎殼郎把牛糞滾成團拖到地下埋起來,這樣就會長出雞樅菌。還有大人們說遇到雞樅菌不要說話,要靜悄悄地,若大聲講話會把“雞樅娘娘”嚇跑,并要把采過的痕跡恢復(fù)原狀。其實,遇到雞樅菌大聲講話以及填土掩蓋是怕別人發(fā)現(xiàn),大人們的話確實也有幾分道理,但其中又暗藏著私心。
后來才明白,野生雞樅菌與白蟻營共生生活,凡是有雞樅菌的地下方就一定有白蟻巢,白蟻巢中存在著許多微生物種群,除以雞樅菌為主要菌物外,還有細菌、青霉、曲霉等十余種。因此,這樣的地方才會生長出雞樅菌來。
大家都曉得雞樅菌喜歡生于荒山草坡上、樹林中、包谷地和土坎之上,不管在誰家的莊稼地里或荒山荒坡上,誰發(fā)現(xiàn)就是誰的,假若兩人同時看見就得平分,當然也有多人看見的時候,就不按規(guī)矩了,一窩蜂的哄搶,誰搶著是誰的。所以,每逢找到雞樅菌,一般都不告訴別人,來年又去找。
當?shù)厝硕贾?,剛出土的雞樅菌是最新鮮的,得抓緊采收,一旦菌蓋撐開了,肉質(zhì)就老了,口感就差了。所以,把握時節(jié)才是最重要的。不過,生活在農(nóng)村的人,只要你勤快,就能吃到鮮美的雞樅菌,山上的雞樅菌就像是專為你而栽的那樣,倘若是懶惰的人,就只得羨慕旁人了。
雞樅菌不僅肉厚肥碩,質(zhì)細絲白,味道鮮甜香脆,即使你站在十米開外,都可以聞到那雞樅菌散發(fā)出帶有泥土芳香的獨特味道。無論是炒、炸、腌、煎、拌、燴、烤、燜,清蒸或做湯,其滋味都很鮮美,素有“菌中之冠”的稱謂。
自從離開農(nóng)村后,再也沒有去山上采到野生的雞樅菌,更不用說在野外巧遇雞樅菌。前不久,朋友打來一通電話,說撿到了一窩雞樅菌,叫我拿一點去給孩子們吃,量雖不多,卻是他的一份心意?;蛟S只有這種味道,才能勾起那份濃濃的親情,才能喚回兒女們的心。
每年七八月份回到家鄉(xiāng)史洛拉達,我都會去附近的山上轉(zhuǎn)悠,看能否再碰到雞樅菌,去小時候撿到雞樅菌的地方,往往是一無所獲,兩手空空的回來,也許我不是真正的去尋找雞樅菌,而是去找尋那份童年的美好的記憶,那份揮之不去的快樂時光。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