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9年09月27日
◎朱美祿
在古代,人們經(jīng)商、遠戍、應舉和宦游,都難免要背井離鄉(xiāng)。由于通訊不發(fā)達,游子只能以書信與家人聯(lián)系。這種寫給家人的書信,又被稱為家書。家書的內(nèi)容雖然不勝枚舉,但竹報平安乃是永恒的主題。
家書竹報平安,除了以信中的文字陳述出來之外,還須在信封上加以凸顯。通行的做法是,將“平安”二字題在信封上,讓收信人對主題一目了然。黃庭堅說“平安覷款縫”,就是在信封外面的紙縫上可以看到“平安”二字;袁枚說“大抵平安注函外”,也表明了“平安”二字見于信封之外的意思。另外,“更于封外寫平安”;“倉猝視封緘,上有平安字”;“燈前看封篋,題字有平安”等詩句,都可以確證這一點。
正因為家書平安主題凸顯于信封上,所以信封上的“平安”二字就彌足珍貴。一旦信封破損,“平安”二字不存,輒會讓收信人驚惶不安?!绑E驚函半損,幸露語平安”,袁枚以為佳妙,并在《隨園詩話》中記載了有關(guān)這兩句詩的一場爭論?!耙豢椭^‘露’字不如‘?!种?。大抵‘平安’注函外,損余曰‘?!?;若內(nèi)露,不必巧值此字矣。人以為敏。余獨謂不然?!!峙c‘半’字不相叫應,函不過半損,則剩者正多,不止‘平安’二字?!薄叭粼弧槐厍芍怠?,則又何以知其必不巧值耶?”這種爭論的焦點在于,所“幸露”的是哪里的平安語?!耙豢汀闭J為信封雖半損,但仍有“平安”二字“幸露”;袁枚認為“幸露”的有可能是信封上的“平安”字樣,也有可能是信中道平安的話語。這則詩話既道出了對詩句理解的分歧,又表明了信封上的“平安”二字對收信人而言不可或缺。
游子以家書竹報平安,是為了給親人以安慰,免得親人牽掛和擔憂。須知游子在外,無依無靠,苶然疲役,有勞頓也有風險,其實際境遇怎一個“難”字了得。但實話實說,只會讓原本忐忑的家人更加焦慮不安。為了安慰家人,家書便不得不強說“平安”。
家書對“平安”的強說,在古詩中多有反映?!盀榕赂咛锰戆装l(fā),家書猶是說平安。”有道是“兒行千里母擔憂”,游子向父母竹報平安,盡量減輕父母的牽掛和擔憂,背后蘊含著深厚的孝道。“家書不敢從頭說,猶道平安似昔時”;“不若牢騷盡刪去,但言遠道總平安”。這幾句詩表明了游子盡管心曲千萬端,但對家書的言說卻是有選擇性的,說什么和不說什么,須以家人的感受為轉(zhuǎn)移,秉持“冰山原則”,說其所能說,遮蔽其所不能說。“每因疾病愁家遠,強說平安下筆難”;“勉強報平安,欲書還遲遲?!币驗榧視难哉f和實際的境況相悖,忠實于生活感受和顧及親人感受之間矛盾重重,所以游子強報平安的家書寫起來總不是那么容易。需要指出的是,家人接到的游子竹報平安的家書帶有強說的性質(zhì),游子接到的家人道平安的家書其真實性也要大打折扣。“恐傷羈客思,重疊寫平安”,“自言已占無妄喜,恐慰離人語非實”,游子接到的家書中所謂的“平安”就是這樣偽造出來的。由此可見,古代家書中的“平安”,在很大程度上乃是游子和家人共謀炮制的善意的謊言。
因為“平安”帶有說謊的成份,那么家人接到游子竹報平安的書信時,感受如何呢?“雖有平安字,未開猶膽寒?!辈谎远鳎瑲g喜自是難免的,而伴隨著歡喜的還有揮之不去的隱憂。之所以有隱憂,是因為家人早就堪破了“平安”背后的假象——“料來狼狽原應爾,便說平安那當真?!敝徊贿^出于一種良好的愿望,家人又樂于接受這一假象而已。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一種倫理型的文化,對于血緣與親情分外重視,所以竹報平安順理成章就成了古代家書永恒的主題,也成了游子一種普遍性的行為模式。而“平安”的背后寓含著豐富的潛臺詞,需要好好體會,決不能作望文生義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