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4年10月18日
◎高亞平
又到秋天,我回到故鄉(xiāng),漫步在家鄉(xiāng)的土地上,心里總會泛出一絲無以言說的喜悅。這種喜悅,有對昔日故園秋色的回憶,也有對目下家鄉(xiāng)秋景的眷戀,還有對即將到來收獲的期待。
記憶里,家鄉(xiāng)的秋天是和生產(chǎn)隊有關(guān)的。那還是上世紀(jì)七八十年代的事情了。每年國慶節(jié)一過,家鄉(xiāng)的大地上,稻谷便逐漸地變黃,那一片片的水稻,那一塊塊的包谷、大豆、谷子……仿佛聽到了季節(jié)的號令,又仿佛聽到了風(fēng)的召喚,一下子都著上了一種令人迷醉的黃色。那黃色是澄明的,是馨香的,是讓莊稼人心里喜悅的。勞累了半年,擔(dān)驚受怕了半年,他們終于看到了自己流出的汗水結(jié)出的果實,也看到了大地對他們的饋贈?!扒锾斓剑锾斓?地里莊稼長得好/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飽/高粱漲紅了臉/稻子笑彎了腰……”這是我打小就背熟了的課文。此時,這篇課文又不經(jīng)意地涌上了我的心頭,回響在我的腦中。
接下來,我看到鄉(xiāng)親們開始整理、修繕農(nóng)具了。他們給手推車、架子車的輪轂處添足了油;把車幫開裂處,用釘子釘好釘牢;把車廂擦拭干凈,還整理了袢索。運輸莊稼的車輛,就在他們無聲無息的勞作中準(zhǔn)備好了,而我的父母親,也從墻上取下了懸掛了半年落滿了灰塵的鐮刀,用抹布擦干凈鐮刀的把兒,在磨刀石上磨利了刀刃,又拿出了繩索、筐籠,此后,他們就等待著生產(chǎn)隊隊長的一聲令下了。命令一下,他們就會義無反顧地奔向田野,俯身他們熟悉的大地,重復(fù)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勞作。龍口奪食,汗水自然是要流的。他們收割水稻,他們掰包谷,他們割谷子,他們砍大豆,他們把這些沉甸甸的谷物,一一捆好,運送到禾場里。也就十天半月的時間,禾場上便堆積起了水稻的山,包谷的山,大豆的山,谷子的山。禾場上空,彌漫著一種醉人的谷物的清香。當(dāng)然,禾場里,也充滿了大人們的歡笑聲,孩子們的歡叫聲,還有鳥雀、雞們的鳴叫聲。大人們忙于工作,他們要攤場、脫粒、收場,還要播種。孩子們則無這些事,他們只是在禾場里盡情地瘋跑,藏貓貓、打斗、笑鬧……自然,有時有了興致,或者心血來潮,也會幫助大人們干點活兒。譬如,水稻在脫粒機上脫完粒后,稻草會被一捆捆自頭部綁起來,孩子們便隨了運送稻草捆的架子車,幫大人把稻草捆下到空地上,并把下部抖松,一捆捆地豎起來。這樣,便于稻草風(fēng)干。而這些干透了的稻草,在此后就會被運送到大隊的草袋廠里,農(nóng)閑時分,被村人擰成草繩,或制成草簾,運往城郊,抑或磚瓦廠里,苫蔬菜,苫磚坯用。這也是村里人的一項副業(yè),每年能收入不少錢呢。
孩子們除了瘋玩,他們之所以很愿意賴在禾場里,其實還有一個秘密,他們在期待一種吃食。那個年月似乎永遠處于半饑餓狀態(tài),永遠吃不飽。不但大人如此,孩子們也如此。于是,每年秋收夜戰(zhàn),給水稻脫粒時,生產(chǎn)隊就會煮上一大鍋菜,蒸一大笸籃杠子饃,每人一份,分發(fā)給夜戰(zhàn)的社員。那份飯菜,盡管缺乏油水,但對時常吃不飽飯的社員們來講,還是很誘人的。但大人們心疼孩子,這份飯菜,他們往往自己舍不得吃,或者吃掉一半,余下的,都給了自家的孩子吃。我也曾很多次吃過這種飯菜,那種清香,至今還留存在我的記憶里。讓我每每想起,便會齒頰生香。貧困年月里留下的記憶是很綿長的,它不光是苦澀,還有一種溫馨。
秋天里除了收獲的場景外,還有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也令我難忘。這就是鳥群。一到秋季,在村莊的上空,在一片片即將成熟的莊稼地的上空,呼嘯飛越,倏忽而東,倏忽而西的鳥群,也讓我著迷。這里的鳥群,自然指的是麻雀群。別的鳥類,除了大雁遷徙時,需要排成長長的雁陣,鳴叫著,從高天飛過外,似乎并沒有集群的,只有麻雀是個例外。麻雀好像特別愛聚群,也許是它們太弱小,群聚一處,到田野間,到人家的院落里覓食,少了一份害怕的緣故吧。記憶里,那個年月,麻雀好像特別多,也許是那時生態(tài)好的緣故吧。一大群一大群的麻雀,總是如風(fēng)一般,在故鄉(xiāng)秋日的大地上刮來刮去,它們嘰嘰喳喳地叫著,似乎也在慶賀著這個豐收的季節(jié)。
這個季節(jié)里,孩子們也是最高興的,因為他們除了玩,還有了很多的吃食,譬如烤包谷、燒毛豆、烤紅薯等。這些嫩包谷、毛豆、紅薯,大多是孩子們從田間偷來的。他們將這些偷來的東西,選擇在無人的河灘,或者地坎邊,籠一堆火,便邊烤邊吃起來。他們一個個被燙得嘴巴吸溜著,嘴邊被抹的烏黑,卻吃得津津有味。那種鮮香,讓偶爾經(jīng)過的大人,都會口中流涎。其實,孩子們的這種行為,在這個季節(jié)里,大人們是不加禁止的,他們忙碌無暇管教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是對孩子們的一種縱容,一種疼愛。這些莊稼人不善表達,只能把這份情感深藏在心底,顯現(xiàn)在一種不易察覺的表情里,譬如一絲微笑,一句笑罵里?!搬掏拮?,又偷東西吃!”孩子們呢,每每遇到這種情況時,他們也不跑,只是相互擠眉弄眼,吐一下舌頭,發(fā)出一兩聲嗤嗤的竊笑。吃飽喝足后,他們會相約著,奔赴到剛剛收獲過莊稼被犁鏵翻開的土地里,去捉蟋蟀。他們將這些捉住的蟋蟀,放進一個個罐子里,把罐子置于炕頭,夜間,便有清越的吟唱聲入夢了。這種吟唱,在此后的歲月里,無論他們走到天涯海角,都會在清夢里反復(fù)響起。它們像一聲聲清遠的短笛,勾起一個個游子對家鄉(xiāng)對故園的無限思念與眷戀。
近十年來,由于社會的不斷進步,農(nóng)村也在悄然發(fā)生著變化。秋日里田野間的景色雖然依舊,但收獲莊稼時,那種人拉馬馱的景象已不復(fù)存在。無論是收割水稻,還是收割包谷,已全部實現(xiàn)了機械化。聯(lián)合收割機去地里轉(zhuǎn)幾圈,黃澄澄的莊稼就被收割完畢。谷粒歸家,禾稈被粉碎作為肥料,撒到地里。然后,拖拉機翻地,完成另一次播種?,F(xiàn)在的莊稼人秋天里要操心的就是把收回家中的谷物晾曬干透,存入糧囤里。莊稼人已沒有了昔日的苦累,有的是一種悠然和滿足。
今年秋天的一個周日,我趁假日無事,回到故鄉(xiāng)稻地江村。推開家里院門的那一刻,我看到母親一個人坐在院中,正悠閑地剝著包谷棒,她的面前,一堆已剝下的包谷粒,在秋陽下,閃著亮亮的光。我的雙眼,瞬間濕了。自從十多年前的那個秋日父親謝世后,母親便一個人生活在鄉(xiāng)下,如莊稼一樣,她也在完成著自己生命的輪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樂天知命地在這片生她養(yǎng)她的土地上生活著。沒有抱怨,也沒有過多的奢求,有的只是一種淡遠和安然。這讓我想到了故鄉(xiāng),也想到了世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鄉(xiāng)親們,還想到了我曾經(jīng)寫過的一首詩《一片包谷》:
緣思念之索長起的
是一片包谷 秋陽下
它們像一位位歷經(jīng)滄桑的老人
樂天知命地 蹲踞在那里
令我想起許多平凡而可敬的人
風(fēng)伸出澄明之手
悄然把無數(shù)的葉子撫摸
包谷地便發(fā)出音樂般的響聲
土地赤裸如銅
它們是父輩們的背呢
還是包谷維生的大床
……
那天,在隨后的時間里,我也掇了把凳子,緊挨著母親坐下,邊和她拉話,邊剝著包谷。而不知不覺間,半上午的光陰,就這樣悄然溜掉了。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