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本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一区二区,69av亚洲,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av在线免费网页,亚洲美女自慰黄在线观看,亚洲午夜福利在线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巴歷史 >> 瀏覽文章

茶馬古道水手村

《甘孜日報》    2014年04月21日


今日水手村

昔日十八水手留影

摩崖石刻

雅江平西橋舊照

孫紹騫留下的鐵泉碑
  ■ 寧洪 劉芳 文/圖
  雅礱江古稱若水,由北向南流經(jīng)雅江縣境內(nèi)227公里;沿途穿越高山峽谷將雅江的地形分割為東西兩段。位于雅礱江中游的城廂村因其地處川藏茶馬古道的要沖,更是漢藏茶馬文化交融的重要驛站,因而在康巴歷史長河中留下了不少鮮為人知的漢藏文化交融的墨跡。
  水手村來歷
  清康熙58年1719年岳鐘琪率兵到理塘平息營官叛亂,帶領(lǐng)從雅安草壩招雇的20名水手在雅礱江邊今城廂村設(shè)渡口史稱“中渡”。清朝末年,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為穩(wěn)定康南局勢,保障川藏南線道路暢通,又從雅安招募20名水手和大批木工,建造大木船一艘,能載人五、六十,載貨50馱。水手每日必須為來往軍政人員及客商擺渡。趙爾豐為安置20戶水手使其世代相傳,將離縣城10公里的一片荒地全部劃歸20戶水手耕種或出租,作為水手的俸祿地,世代承襲,每月還給水手發(fā)口糧兩升,藏洋20元。久而久之,內(nèi)地水手和當?shù)夭孛裢ɑ樵谘诺a江邊的龍寶山下建房定居,逐漸形成村落,當時稱“哖曲卡村”意為河口村。1911年3月,清政府在雅江正式建縣定名河口縣,并將河口村更名為城廂村,縣衙署設(shè)在城廂村。城廂村居住的20戶水手房屋依上、中、下三條街而建??蜕獭⒇浳镙d滿過江時,船老大在街中心的觀音廟樓頂上敲梆子召集手下水手開始擺渡。遇到郵差,則安排水手輪流劃牛皮船渡河。夏季遇到江水暴漲,渡口一般暫停擺渡。過往客商及馱隊要在城廂村住宿等待十天或半個月,騾馬都放到村北邊一片寬闊的草地上,時間長了人們習慣把此地稱作“馬場”。1957年12月,吊橋建成,政府動員水手參加生產(chǎn)勞動,城廂村20家水手從此結(jié)束了在雅礱江上的擺渡生涯。
  城廂村在當時已成為雅江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1908年3月清政府在城廂村興辦初級小學,定名河口小學,招收學生20名,1914年河口縣更名為雅江縣,河口小學更名為城廂小學,是雅江歷史上第一所學校,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城廂村因水手而建,因渡口而聞名,百年之中云集了不少歷史風云人物;如被稱為雪域?qū)⑿窃诳祬^(qū)實行改土歸流的趙爾豐;金戈鐵馬,叱咤高原的辛亥英雄尹昌衡;紅軍長征時期轉(zhuǎn)戰(zhàn)雅江的紅32軍軍長羅炳輝;20世紀30年代著名攝影大師莊學本以及穿梭于川藏茶馬古道的客商和文人墨客,因而在方圓不到1公里的城廂村留下了不少文物古跡。
  過往煙云“平西橋”
  清朝末年,趙爾豐實行改土歸流,為確保康藏南路道路暢通,于宣統(tǒng)元年(1909年)5月與比利時“華法公司”簽訂在中度河口修建雅礱江鋼索吊橋的合同。“華法公司”派工程師蓋西等2人經(jīng)手施工,采用法國鋼材水泥于宣統(tǒng)二年(1910年)動手修建。民國2年(1913年)8月竣工,適逢四川總督尹昌衡率兵西征途經(jīng)雅江為吊橋剪彩。當時,尹昌衡肩負平定西陲,鞏固國防的使命,于是將鋼索橋命名為“平西橋”,并親自撰寫對聯(lián):“劈開兩岸奇峰憑他飛起、鎖定一江秋水迓我歸來”,隨即讓隨軍參贊,四川有名書法家華陽顏楷書寫于河西的橋塔上。尹昌衡還賦詩一首刊刻于石碑上:“鐵索橫江水,金戈出塞門。天心驕將帥,人力鎮(zhèn)千克。入穴虎可得,臥波龍欲奔。臨橋叱飛敘,此去百蠻吞。”民國3年(1914年)9月,鄉(xiāng)城駐軍陳步三叛亂路過平西橋為防追兵,砍斷鋼索使橋面傾斜,后橋被洪水沖斷,只留下兩岸橋墩。平西橋建成使用僅一年時間。
  將軍摹刻“鐵泉碑”
  城廂村東北方有一奇秀的山峰,當?shù)厝朔Q之為“貢孜德姆”神山。山下巖石中冒出一股泉水,水色略帶鐵銹色因此被稱作“鐵泉”。當年,途經(jīng)川藏茶馬古道等待渡船的過往客商,若遇水土不服,只要取“鐵泉”水飲用,病癥立即消除,久而久之雅江“鐵泉”便遠近聞名。民國元年(1912年)西方帝國主義妄圖分割西藏制造叛亂,時任四川總督尹昌衡率軍西征在城廂村設(shè)指揮部,恰遇軍中不少將士初上高原,水土不服,部隊減員嚴重,后來在村民的指引下取“鐵泉”水飲用,數(shù)日之內(nèi)患病的將士立即恢復體力精神煥發(fā),踏上了保疆衛(wèi)國的西征之路。1913年3月,滇軍師長、時任攻鄉(xiāng)軍總指揮孫紹騫揮筆書寫“鐵泉”二字,刻于高127公分,寬80公分的石碑上,立于“鐵泉”旁邊。1913年秋西征大捷,尹昌衡為表彰其功在“鐵泉”上修筑4柱石木結(jié)構(gòu)的“鐵泉”亭一座,亭的左側(cè)橫嵌80公分高長、60公分寬的石碑,兩面上刻有尹昌衡在“平西橋”的題詞。解放后此亭尚存,亭之正面還增添了民國25年(1936年)時任縣長李藥民的一幅楹聯(lián):“飲水當思來水遠、出山卻比在山青”。1956年修筑川藏公路爆破時“鐵泉”亭被震塌,只剩下“鐵泉”石碑,2012年“鐵泉”石碑被損壞成三塊存放于縣文化局,所幸這塊見證百年歷史風云的“鐵泉”石碑沒有丟失。
  “摩崖石刻”話滄桑
  清宣統(tǒng)三年二月六日(1911年3月6日),清政府在今城廂村設(shè)河口縣,委任李竟成為河口知事。李竟成為紀念實行改土歸流雅江設(shè)縣治,在城廂村東頭一長約4米,寬2米的長方形石壁上書“魚通鎖鈅”四個大字。民國13年(1924年)為頌揚知縣粱仁俊招撫馬巖頭人平息匪患的德政,在臨近的一塊石壁上陰刻“雉馴虎渡、四野風清”8個繁體字,書法剛勁有力,今天路人從巖壁下經(jīng)過,“摩崖石刻”依然清晰可見。
  • 上一篇:古戰(zhàn)場播種新綠
  • 下一篇:玉科草原之在白日山頂守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