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4年01月11日
◎劉玉新
父母在鄉(xiāng)下,我在城里,聯(lián)結兩頭的是一部手機,打電話成了我和父母之間最為親切的交流。
父母在老家的每一天,都成了我的牽掛。清晨,我會朝著故鄉(xiāng)的方向凝望,夕陽里,我會想著父母快吃晚飯了吧?其實,父母的身體還不錯,雖然年逾八旬,但日常起居卻依然打理得井井有條,用不著我過多惦念,只是因為這幾年常常與我同住,所以不在一起的日子,就有些放不下,心心念念,漸漸成了一種習慣。
剛入冬,父母就堅執(zhí)要回老屋。我知道,那是他們一生怎么也割舍不下的情愫。收拾好行李,我們便開車把他們送了回去,到家的那兩天,父母儼然變了個人似的,說說笑笑,里里外外忙活得不亦樂乎,不像在城里小住的時候,看著看著電視就打起盹來。
其實,老家在我心里的分量僅次于父母。地里有我流下的汗水,樹上有我攀爬的足印,山中有我呼喊的聲音,農家的活兒,樁樁件件,我都在心里存儲了一份記憶,也在心里醞釀了一份感情。
我于故鄉(xiāng),嚴格地說來,應該道一聲:別來無恙!
從16歲算起,離開故鄉(xiāng)已整整45個年頭了。雖也時?;厝?,看看走走,終究是匆匆過客,確實有“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的路遇尷尬。
歲月一年年走向深處,我與故鄉(xiāng)也就一年年走向生分,近年回老家,年輕的后生小輩一個也叫不出名字,直到人家說出自己的父母,我才在滿目的驚訝中露一臉慚愧。
故鄉(xiāng)于我,卻是給予了無限的恩情和饋贈。青年時代的奮斗,至今還記憶猶新,上高中第一次穿越陡峭的新門峽,第一次參加高考冒雨徒步50公里趕往考場,第一次抵達兩縣交界的高山村小任教,第一次在涓涓細語的小溪邊聽到愛的呢喃。多少個第一次啊,故鄉(xiāng),永遠充當著我的強大后盾。
人到中年,離故鄉(xiāng)似乎越來越遠。
我于故鄉(xiāng),就是一只飄蕩在外的風箏,無論飄得多遠,那根線始終拽在故鄉(xiāng)手里。那里,有父母,有親戚,有鄉(xiāng)鄰,有一起變老的發(fā)小,有我熟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故鄉(xiāng)于我,就像一個居家安坐的老者。兒女大了,闖蕩世界是遲早的事。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從一條溪抵達一條河,從一條街抵達一座城,世界大著,人心也大著,精彩屬于年輕人,精彩也屬于奮斗者,故鄉(xiāng)永遠鼓舞著遠行的腳步。
遠離故鄉(xiāng)的日子,那深情的叮嚀始終熱熱乎乎地縈繞在耳畔。
上午給母親電話,她爽朗的笑聲頓時感染了我。父母正在鄰居家做客,烤著火呢!有日子不在老家,一回去,隔山岔五總有人請客,父母高興,我們也覺得鄉(xiāng)誼濃厚,這都是父母平日積攢下的一份人脈。
這幾年,父母一半城居一半鄉(xiāng)居,夏涼的時候,靜聽山中雨落,冬暖了,一家人圍爐夜話。
我知道,故鄉(xiāng)會愈來愈遠,漸漸變成一幅掛在天地間的水墨畫。
當然,父母在,故鄉(xiāng)就還在。無論多大年紀,父母健在,你就永遠是個長不大的孩子。
哪一天父母不在了,故鄉(xiāng)的根也就沒了。春去春回,寓居于小城,或許聽到的只有遠山的呼吸,想象的只有故鄉(xiāng)的花開花落。而一次一次少卻的是叮嚀,是嘮叨,是倚門懸望的擔心,是父母模糊的身影。
那么,我的牽掛,我的惦念,又該傳達給誰呢?
故國春歸未有涯/小欄高檻別人家/五更惆悵回孤枕/猶自殘燈照落花。司空圖的這幾句話或可表達我此時的心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