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3年02月15日
◎劉小兵
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不僅養(yǎng)育了一代代優(yōu)秀的中華兒女,而且,也孕育出光輝燦爛的黃河文明?!秶鴮氈械狞S河文明》以黃河流域出土的國寶級文物為切口,從歷史敘事和文化追懷的視角,詳解器物之中的文化傳承和血脈精神,綿密細致地勾勒出黃河文明的發(fā)展軌跡。
書中所遴選的9件文物,來自黃河流經的9個不同的省區(qū),作者從這一件件古意盎然的文物說開去,將黃河文化所孕育的農耕文明、青銅文明、禮樂文明、絲路文明,一路娓娓道來,說道著這些文物因何而來,又與黃河文明有著怎樣的文化淵源。
在作者看來,一件文物,就像一扇精美的“文化之窗”,它們以天造地設的旨趣,生動反映出黃河領域,不同歷史時期迥異的文化風貌。這些典藏之物,有青海出土的馬家窯文化舞蹈紋彩陶盆,四川發(fā)現(xiàn)的東周嵌錯宴樂水陸攻戰(zhàn)紋銅壺,有出自甘肅的大地灣人頭形器口彩陶瓶,有來自寧夏的唐氏石刻胡旋舞落門,有內蒙古考古文物和林格子新店子漢墓壁畫,有陜西瑰寶唐代三彩載樂駱駝甬,有山西館藏之寶西周晉侯鳥尊青銅器,有源自河南的仰韶文化彩陶雙連壺,有山東珍品龍山文化蛋殼黑陶杯等等。這些造型精致,包漿圓潤,煥發(fā)著返璞歸真藝術特色的國寶,反映了先民獨特的審美情趣,彰顯了他們不懈的創(chuàng)新精神,體現(xiàn)了黃河文明兼容并蓄的博大氣質。一件文物,又恰似一幅斑斕的“中國畫”,透過這些古意盎然的“畫作”,我們可以一睹黃河兩岸人民和諧自然的生存狀態(tài),從他們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里,感悟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殷殷向往,從而讀懂每件文物所蘊含的文化新意。9件文物,是精華中的精華,每一件都舉世無雙價值連城,以其悠久的歷史,意味深長的言說,勾連著古今,將黃河文明的發(fā)軔、成長,以及與草原文明、地中海文明等中西方文明交融互鑒的歷史,都悉數(shù)融于精美的線條和別致的形制中,讓人由衷地發(fā)出“古今多少事,盡在不言中”的深長喟嘆。
黃河文明,以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作為載體,隨著奔騰不息的黃河之水,一路蜿蜒向前,把文明的薪火撒遍神州大地。它以中原為中心,經過沿岸人民不斷地培植和養(yǎng)育,逐漸形成了以農耕文明、青銅文明、禮樂文明、絲路文明為主體的黃河文明。這些帶著歷史體溫的文物,讓黃河文明不再變得遙遠,仿佛就在我們的身邊,讓人可感可觸。作者指出,黃河文明是多種文明相融相生的結果,9件文物,見證著黃河文明與其他文明交流碰撞的歷史。最具典型意義的是,出土于成都平原的水陸攻戰(zhàn)紋銅壺,就是黃河文明傳播到天府之國,催生出巴蜀文化的有力見證。至于內蒙古漢墓壁畫,則形象地反映出東漢時期各民族的生活全貌,展示了草原文明與黃河文明的密切互動。此外,寧夏石刻胡旋舞墓門,亦從一個側面,觀照出黃河文明與中亞文明交融的過程。而西安三彩載樂駱駝俑,則堪稱黃河文明與絲綢文明互通有無的“活花石”,纖毫畢現(xiàn)地展現(xiàn)出黃河文明的繁榮與昌盛。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鼻О倌陙恚咸宵S河水以其磅礴的偉力,盛載著華夏民族堅韌的文化基因,將黃河領域的文明版圖,一次次向著遠方拓展、延伸。沿岸的人民也在與大自然的守望相助中,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勇于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的偉大精神,他們將這些精神凝固在一件件精美的藝術作品中,很好地詮釋了黃河文明的內在意蘊。這些一陶一甬、一器一畫,從遙遠的石器時代,到巍巍漢唐盛世,每一個歷史節(jié)點都值得銘記,每一個千年故事都值得敘說。它們從歷史的大漠深處、從中華民族的文明搖籃里走來,將農耕文明的自適安然、青銅文明的璀璨奪目、禮樂文明的雍容典雅、絲路文明的開放包容,深蘊在這些古色古香的器物中。雖然,9件文物難以言盡所有的時代光華,但從他們無與倫比的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來看,說它們代表了黃河文明的偉大創(chuàng)造,毫不為過。
黃河文明延綿不絕,靠的是一代代國人的大義擔當,今后,還將靠著這種精神,為黃河文明的發(fā)展,注入新的動力,本書闡發(fā)的正是這樣的真義。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