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0年08月05日
◎王華
歲月流逝,瞬息半百。作為鄉(xiāng)城中學初76級、高78級的學生,有很多記憶終生難忘。在鄉(xiāng)城中學50華誕到來之際,引起我對那段學校生活的回憶,我有話要對恩重的老師說。
那個年代,物資匱乏,但精神是豐富的。特別是我們擁有一批優(yōu)秀的教師,他們是我們的精神“向導”。
感恩母校鄉(xiāng)城中學、感恩所有的老師,這么多年來,一直都在心間。與母校告別多年,但是校園的一草一木還珍藏在我的心間;與老師相處的時間有限,但老師給了我們無限的愛,我對老師的尊重和愛永遠都在我和我的同學們心間。
我們的老師來自上海、重慶、成都等繁華而遙遠的都市,他們既是先進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者,更是援藏建設的先行者。當年,這些才華橫溢、風華正茂的青年才俊來到蒼茫的青藏高原,是蒼天眷顧貧瘠高原,是時代對他們的考驗,他們披肝瀝膽、肩負起了培養(yǎng)鄉(xiāng)城建設者的神圣使命。
我們鄉(xiāng)城中學的教師隊伍,是一支非常出色的傳播先進思想觀念、傳播先進文化知識的隊伍。教政治課的楊桐俊老師(南下干部任鄉(xiāng)城中學校長),初中語文錢文祥老師(復旦大學畢業(yè)),高中語文熊發(fā)恕老師(后任四川民族學院文學院院長),歷史地理陶家棖老師(原康定師范學校教師),物理化學段熟能老師(后任鄉(xiāng)城縣主管教育副縣長),自然生物陳道培老師(后任鄉(xiāng)城縣委黨校常務副校長),英語吳先琴老師(后任西南財經大學研究員),音樂美術向新元老師(后任西華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數(shù)學詹龍恩老師兼班主任(后調至貴州遵義,任貴州省航天局省部級重點高中校長)。還有,偶爾給我們代上數(shù)學課的張興國老師(后任成都市第6中學校長)。
那時,鄉(xiāng)城中學人才濟濟,校園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我們是幸運的,這些來自名牌大學和有豐富教育教學經驗的老師們,讓我們在地處邊遠的鄉(xiāng)城也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老師把學生當作朋友,師生間建立起了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老師給予我們平等的信任、理解、尊重,讓我們在溫暖祥和、積極向上的大家庭健康成長。
他們是我們的良師益友,他們用自己的言行扶正我們的“三觀”,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踏實向前,正直善良、直面人生,雖沒有大富大貴,也沒有大起大落。他們傳授給我們的知識讓我們受益終身,并惠及子孫后代。
我們這個年級的這個班,是一個比較特別的班。
一是學生人數(shù)多、結構較為復雜。初76級60多人只有一個班,除了來自全縣四個區(qū)12個鄉(xiāng)鎮(zhèn)外,有因家長工作調動到鄉(xiāng)城、或從內地轉學來的、還有三區(qū)衛(wèi)東中學二年制初中畢業(yè)的同學加入。二是年齡大小參差不齊。從鄉(xiāng)村小學畢業(yè)的好些同學,身高超過老師(至少在1.7米以上),年齡與老師也相差不大,他們顯得特別懂事和成熟,是班主任老師的得力助手。三是學習習慣各有差異、學習成績明顯懸殊。還好,所有同學不論家庭出生,諸如衣著、飲食、家境等各方面差別都不大,城鄉(xiāng)同學都能友好相處。
就是這樣一個情況如此特殊的班,通過詹老師五年的管理和引導、科任老師們的辛勤耕耘,同學們在學習怎樣成為一個好人的同時,文化水平也得到了不斷提高、不斷進步。許多同學都進入了高一級的學校學習,后來都成為了建設家鄉(xiāng)的有用人才。
老師像一把傘,為我們遮風擋雨;老師更像播種機,不斷地在我們的心靈播下理想的種子。想想當年,看看現(xiàn)在,我們怎能不把恩師永記在心?50年過去了,老師們如慈父慈母般給我們傳道授業(yè)的點點滴滴至今依然歷歷在目。
忘不了,楊校長倡導的求真務實辦學模式和他那管教嚴厲卻不武斷的工作風格;也忘不了楊老師費盡心機為我們收集政治課高考學習資料,又用毛筆抄好貼在我們抬頭可見的地方。
忘不了,向老師讓我大哥古學書當助手,師生倆按時完成“56個民族團結奮進”的大型畫卷。
忘不了,錢老師那一口帶有濃重上海腔的普通話。
忘不了,陶老師寫在黑板上瀟灑的“毛體”字,也忘不了他在操場上揮著手指揮我們打籃球、打排球。
忘不了,關心我們生活、學習的陳老師、詹老師和我們促膝談心;也忘不了詹老師把枯燥的數(shù)學課講得那么有趣、那么淺顯易懂、能靈活運用。
難忘熊老師講《長征》時,正值電影院在放《東方紅》,讓我們寫出了最動人的感言;難忘吳老師,四川大學哲學系畢業(yè),上全校的英語課實在不易;難忘段老師做物理實驗,紫色石蕊試液遇酸變紅、遇堿變藍的美妙……,我們的老師用一顆仁愛之心,讓我們受益終生。
詹老師給予我們平等的信任、理解、尊重,讓我們在溫暖祥和、積極向上的大家庭健康成長。
不曾忘記,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在我們班久久傳誦;不曾忘記,農忙季節(jié)下鄉(xiāng)幫助農民搶收搶種,炎炎夏日、揮汗如雨;不曾忘記,冬天取暖上山背青杠樹木炭,建校初期挖操場、背磚瓦、開墾試驗田等各項勞動,詹老師總是以身作則、組織有方、管理到位。
1977年恢復高考,1978年我們高中畢業(yè)。雖然這個好事來晚了點,畢竟讓我們趕上了?;謴透呖?,學生和老師都面臨著“沒有任何經驗可借鑒”的嚴峻考驗。時間短、任務重,學生基礎薄弱、知識面狹窄,還必須適應復雜的政治大環(huán)境。
詹老師告訴我們,馬克思說過:“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边@句話成為了我們的班訓,一直激勵我和同學們努力向前、奮勇向上。我立志長大了要當一名數(shù)學教師,后來終于如愿以償。
老師費心,我們也努力。王云龍同學考上四川大學,謝公建同學考上西南石油學院。另外,有6位同學考入康定師范。當時的政策規(guī)定,初中畢業(yè)生考省、州屬中專學校,高中畢業(yè)生只能考大學,高考落榜生很少有中專學校錄取。
康定師范錄取我們,是因為增設了政語、數(shù)理、生化、英語四個專業(yè)班?;剜l(xiāng)知青扎麥仁青,住到詹老師家集中復習,如愿考上四川省水利工程專業(yè)學校,工作后晉升為“水利水電專業(yè)高級工程師”。
我家里四兄妹的成長,可以成為鄉(xiāng)城中學當年的老師們關心、關愛學生最生動的一個例子:我大哥成為張老師的第一批學生,張老師給我哥哥、弟弟、妹妹上數(shù)學課兼班主任,他們得到了張老師的言傳身教。讓我們熱愛數(shù)學、崇尚真理,熱愛生活、本真做人。難忘處于叛逆期的我哥哥和弟弟,讓父親不知所措時總是給老師寫信求助,是張老師一次又一次家訪,不厭其煩地在心理疏導、學習上輔導。
我從康定師范數(shù)理專業(yè)班畢業(yè)后,分配回鄉(xiāng)城中學任教。后因調動工作到州級機關,雖然改行,依然放不下一生鐘愛的數(shù)學。在工作之余,我把學到的數(shù)學知識傳授給康定的小朋友,像詹老師影響我們那樣去影響他們,把“崇尚科學、崇尚正義”的理念傳授下去。
短短五年的《小學奧數(shù)》培訓,先后有十多名經我培訓的學生考入清華、北大、中國農業(yè)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體育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南京航天航空大學等名牌大學。其中,鄉(xiāng)城體委老領導龍?zhí)煳牡膶O子龍可小朋友考入“北體”, 省作協(xié)副主席格絨追美的兒子土登晉美小朋友考入南京財經大學。他們能從甘孜州走到北京、走向世界,包括我兒子成為中科院博士生導師,都得益于我們鄉(xiāng)城中學恩師們的師恩傳承。
“鄉(xiāng)城地杰人靈,鄉(xiāng)城人有真才實學?!边@一切都與鄉(xiāng)城中學創(chuàng)建初期的元老們一開始就鋪墊了“惠及子孫、功德無量”的扎實基礎有直接關系。老師辛勤付出而無怨無悔,學生愛戴老師當作親人依賴,師生關系簡單純粹而感情深厚。我永遠都會記得鄉(xiāng)城中學,和那里那一位又一位慈祥如親人的恩師!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