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9年10月26日
◎楊全富
早就聽說在新龍縣境內有一個被世人譽為“人間瑤池”的湖泊,由于其風景絢麗,水里還有成千上萬尾魚在嬉戲,而被人們所稱道。
同行的四弟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則故事。古時候,這里每一年春夏相交的季節(jié),都會遇上大旱。由于水資源的匱乏,土地開始龜裂,莊稼逐漸枯萎,牛羊也因為缺水而死去。人們只好揮淚告別家鄉(xiāng),舉家遷往遙遠的地方。這一幕幕人間悲劇恰好被天神看見,于是,他派出兩個大力神背著裝滿天水的口袋來到這里。當兩個大力神背著水來到半山腰時,其中一個大力神由于所背負的水實在太沉重了,便將裝水的口袋放下,準備將水傾倒在這里,另一個大力神連忙用藏語說“麻日”(藏語意為“不是”,他倆打起精神,又繼續(xù)往山上走。到了山頂,他們發(fā)現眼前地勢開闊平坦,后有高山峻嶺,前有一道橫亙的山嶺作為天然屏障,于是松開袋口,將里面的天水傾倒在這里。忽然間,這一袋水便在草地中聚集,逐漸的膨脹起來,將這凹地填得滿滿當當的。因此便有了這一個方圓十余畝的淡水湖,為此這里得名“麻日”。從此以后,“麻日”湖的湖水不管是旱季還是雨季,每日盈滿,從這里滲透到地下的水流則順著溝谷而下,養(yǎng)育了沿水而居的人們。公元1358年,藏傳佛教傳人普巴登孜在湖邊建起一噶舉派寺廟,取名措卡寺(措為湖,卡為邊,意為湖邊寺),其后,群眾習慣地改稱這個湖為——措卡湖。
當駛出村寨,翻過一道土坎,再穿過一片杉木林,我們的眼前一亮,一片碧綠的湖水坦坦蕩蕩的出現在了我們面前。她就像一名多情的少女,靜靜的臥在山坳里。此時的天空中,雨珠細細密密的落下來,在湖面上激起一圈圈波紋,互相碰撞著。我們停下車,迫不及待的投入到措卡湖的懷抱中。
雨一直下著,湖水泛起細碎的波浪,輕輕的觸碰著岸邊的綠草,隱沒在水中的草莖隨著水波輕輕的舞動。岸邊,綠草茵茵,在雨水的洗禮中顯得更加的嫩綠,草地就像一張巨大的綠絨毯,在我們的腳下延伸,最后與措卡湖的水交接在一起。措卡湖的水真清啊,站在岸邊,就可以毫不費力的看見湖底的泥土、沙石,此時一群在湖水中嬉戲的小魚兒,聚集在一起,骨突著一對大眼睛,幾近透明的身子靜靜的懸浮在水中,好奇的張望著眼前的世界。忽然間,一滴雨珠砸落在湖面上,它們仿佛受到了驚嚇,一起甩動著細小的尾巴,箭一樣向著湖中心游去。從湖岸到湖中心,湖水變換著顏色,起初水是透明的,慢慢的變成了淺藍的世界,最后一片深藍,遠近之間,已完全分明,讓人目不暇接。
過了一會兒,湖面上升騰起一層薄薄的霧氣,那湖水便漸漸的隱去了身影,已沒有原先那樣的真切,一切又如同是一個美麗的幻境。慢慢的,水面上的霧氣聚攏來,飄向了遠空。
湖岸邊,有一條專供游人和信徒們轉湖祈福的小徑,走上小徑,圍著湖水虔誠祈福。湖面上的霧氣早已散去,雨也小了許多,湖面漸漸的平靜下來,岸邊樹木和僧舍倒影出現湖面上,雖然那些倒影在波紋的影響下不甚分明,但是卻更有一番別樣的風味。聽說,如果天晴,湖面上能映照出藍天白云、遠山僧舍的影子,非常的清晰,仿佛水中也有著一個同樣的世界。
轉完湖,我們坐在湖岸邊的幾塊石頭上,將包里的食物取出來,也許是食物香味的緣故吧,從湖心中,一大群游魚密密匝匝的向我們游來,在我們眼前的水域中聚攏,快速的煽動著雙鰭,靜靜的浮在水中,等待我們的食物。我們連忙將掛面折成小段,向著湖水撒去。剎那間,湖底的魚騷動起來,有的潛到湖底撿拾沉入水底的掛面。有的以最快的速度游動著,從同伴的口中分得一杯羹。還有的緊盯住漂浮在水面的掛面,鉚足了勁兒,將闊大的嘴對準食物,用力躍出水面,剎那間,它那銀白色的肚皮在湖面上劃過一道美麗的弧線,落入水中時,掀起陣陣浪花。
措卡湖在動靜之中展示著自己的獨特的美,一時間,到處都是粼粼波光在蕩漾,而那些如絲如縷的煙霧就像是少女甩動的長袖,和著夏雨細碎的聲音,在高原的風中獨舞,在我們的注視下翩翩起舞。
中午時分,一團團白霧從山腳涌起,慢慢的翻過那道天然屏障,漸漸的籠罩在湖面上,隱去了措卡湖的身影。這時候,天空中又飄起了蒙蒙細雨,我們與圣湖告別,向著來時的路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