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4年07月25日
◎簡良宗
在閱讀上,我總是后知后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余華的《文城》距今已出版了兩年,我才與之邂逅。我不是評論家,不能條理清晰地評論出《文城》這部小說好在哪里,差在何處。但我是欣賞者,總能在一部作品中找出美與善良、丑與邪惡,找出正義、找出能夠溫暖人、感動人、激勵人的文字或故事,在《文城》這部小說里,也不例外。
清末民初,社會動蕩不安。軍閥、匪患擾民不止。主人公林祥福五歲的時候死了父親。父親留給他四百多畝田地和六間房的宅院,外加一百多冊書籍。母親把他教育到十九歲就撒手人寰。他在母親織布機的吱啞聲中從《三字經(jīng)》學到了《史記》《漢書》。管家田大和他的四個弟弟替他操持著莊稼。在母親走后的日子里,他沉默寡言地活著,直到紀小美的出現(xiàn),才在他的生活中泛起漣漪。紀小美是阿強的童養(yǎng)媳,因為私自拿婆家的錢接濟家人,被婆婆休回了娘家。愛她的丈夫阿強拿了家中的錢,接上小美私奔。途中囊中羞澀。阿強知林祥福是好人,又是單身,值得托付,便把紀小美留在林祥福家里。
紀小美同林祥福生活到一起了,知道了林祥福藏“大黃魚、小黃魚”的所在,便借上廟的機會偷了少半的錢財跟阿強生活到了一起。當她離開林祥福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懷上了林祥福的孩子。阿強沒有因為小美同林祥福生活而惱怒,真心實意要把林祥福的孩子視為己出。但小美堅持要把林祥福的孩子還給他。小美跟阿強約定好,等她回到林祥福身邊,把孩子生了滿一百天就回到他的身邊。
林祥福接納了回來的小美,沒有追問她“大黃魚、小黃魚”的下落。當小美為林祥福生下女兒林百家,再次離開林祥福后,“有著垂柳似的謙卑和田地般沉默寡言”的林祥福就抱起女兒踏上了尋找“文城”之路。據(jù)他所知,小美就是從文城來的。“文城”是阿強胡謅的,但它成了林祥福心中的一塊圣地。他帶著女兒一路向南,來到一座像“文城”的地方——溪鎮(zhèn)。
林祥福在溪鎮(zhèn)遇到了好人陳永良,和他一起成了木器社的合伙人。在溪鎮(zhèn),林祥福為了找小美,不惜幫人免費修理門窗;在溪鎮(zhèn),林祥福結識了刎頸之交顧益明,在匪徒手中解救人質(zhì)時,林祥福死在了匪徒之手。顧益明被陳永良救回來后,親手殺了仇人,為林祥福報了仇。林祥福的管家四兄弟,收到林祥?!叭~落固當歸根”的信,拉著板車來把林祥福的遺體接回了家。
小說中的文城,是林祥福的理想國。他漂泊一生,客死他鄉(xiāng),都在追求心中的“文城”。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文城,可以為它生、為它死。透過余華的“文城”,我看到的是一張張難以忘懷的臉龐。他們的印象總是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我喜歡作者筆下的小美,那么伶俐、聰慧,又那么獨具個性。她漂亮,漂亮到阿強愿意為了她拋棄家跟她私奔;漂亮到林祥福為了她終其漂泊一生。但她不僅漂亮,還善良,偷走林祥福的錢時,只拿走一小部分;懷了林祥福的孩子時,又主動為他送回去;同阿強回到溪鎮(zhèn)生活安定后,又深受良心的譴責。我也喜歡阿強,這個裁縫店的小掌柜,思想開明大度,有膽量,有氣魄,既有豪情,又有柔情,既有見識,又有自己的主見。他生活在舊社會,但是他的思想沒有被舊社會束縛。他愛紀小美,毋庸置疑,不然他不會從家里逃出來帶小美去上海。但是當他知道自己不能給小美幸福時,他又能果斷地把小美留在林祥福家。雖然他心有不舍,但是為了小美,為了成全她的幸福,他只身一人上路去了。這要何等的胸襟,損己以利人;這要何等的大愛,把自己心愛的女人拱手讓人!
小美留下了,阿強走了。小美在阿強家發(fā)現(xiàn)“大黃魚和小黃魚”的所在,偷了林祥福的“黃魚”跟阿強匯合了。當她發(fā)現(xiàn)自己懷上了林祥福的孩子時,阿強決定把孩子視為己出,后來聽到小美要把孩子送回去,他竟然默默地同意了。他沒有因為小美跟林祥福而瞧不起她,而是仍用自己的方式一如既往地愛著她。
林祥福“把家背在身上”,抱著女兒林百家去找小美時,把所有的錢都縫在女兒的身上,陳永良問她,把錢全部放在孩子身上,錢丟了怎么辦?他卻說:“女兒丟了,我還要錢干什么?”這是多么平實的話語啊,但它內(nèi)在的張力大到令人震撼,令人感動得想哭。
當陳永良的女人李美蓮知道土匪綁走了林祥福的女兒林百家時,主動叫自己的兒子去跟土匪做交易,把林百家換回來。李美蓮說,她家有三個兒子,而林祥福只有一個女兒。這就是李美蓮形象,一個普普通通的婦人,心胸比天地敞亮,心善如菩薩!吃了百家奶的林百家在想念自己的母親時,她的大腦里也總是李美蓮的影子?!坝孜嵊滓约叭酥住?,故事里的這種情這種愛無不讓讀者感動、溫暖、治愈。
《文城》中描寫匪患的劇情,我被震動得幾次欲哭。我知道故事并不一定存在,但在歷史的長河中,像這樣真實的過往,甚至比這樣更真實的故事一直存在?!段某恰肪褪且蛔淖终褂[館,就是一篇有關殘暴歷史的反面教材,用極端的罪惡與黑暗來引發(fā)人們對自身人性的反省。以此照亮人心中最黑暗最柔軟最孤獨的地方。
在《文城》故事中,作者所要傳遞的“舍”與“尋”非常值得讓人深思。阿強舍家?guī)Ъo小美去上海,然后又舍紀小美獨自去流浪;紀小美舍林祥福去見阿強;紀小美舍阿強去還林祥福的孩子;林祥福舍棄故土莊園帶著女兒去溪鎮(zhèn);陳美蓮舍棄自己的兒子去換林百家等。俗話說: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作者筆下的人物,要么舍去他們溫暖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要么舍去他們的利益。那么“舍”后的他們到底要求“得”到什么呢。從文中不難看出,他們的舍是為了得到愛、自由、善、道、理想國,這便是他們?yōu)橹穼さ恼胬怼?/span>
在被無盡繁華、喧囂、炫麗充滿的當下社會,人心浮燥,難得感受到內(nèi)心的安寧與富足。作者所傳遞的“舍”與“尋”就更顯得彌足珍貴了。故事中人物的悲苦是時代的縮影,那些孤苦無告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林祥福、紀小美、阿強、顧益民、陳永良、李美蓮、和尚、田家四兄弟等人是時代的覺醒者。社會正義良善之齒輪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推動、傳導,才逐漸向陽而生。
最新消息